濟源市職業技術學院東南角的小樹林中有一座小亭,因為有一群熱心的戲迷又被喚作“梨園亭”,成為濟源市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  □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張靜/文圖
  上午9點,70歲的老人趙永光騎著裝滿音響設備的電動三輪車,來到濟源市職業技術學院東南角的小樹林,這裡已聚集了不少戲迷,看到老趙的到來大伙兒慌忙幫著卸下音響,架好設備。
  樹林中有一座小亭,因為這群熱心的戲迷美其名曰“梨園亭”。無論是東南西北哪個方向路過,都能聽到一陣陣悠揚的弦樂聲和一曲曲激昂的演唱,成為濟源市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  漸入寒冬,不少老年戲迷已穿上了厚重的衣物禦寒,有些冷得伸不出手,卻絲毫不影響聽戲的熱情。再過幾日,溫度下降,大伙兒就會將陣地挪至文化城群藝館內,但戲迷們似乎都更喜歡這片樂園,也就更加珍惜今年所剩不多的演出機會,表演起來更加賣力。
  “只要能唱戲 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剋服”
  多年前趙永光退休了,過慣了忙忙碌碌生活,突然閑下來讓他的生活失去重心。後來在老朋友的幫助下,他開始學習釣魚,但急性子的老趙根本耐不住性子坐等魚兒上鉤,時常徒勞無功。以前在單位從事文藝工作的老趙便開始琢磨,“像我這樣閑著沒事的老年人多得是,如果能把大家都組織起來,不僅能夠發揮餘熱,還能夠結識朋友,過個快樂的晚年生活”。
  說乾就乾,趙永光聯繫了幾個戲迷在“梨園亭”里開始了演唱。從最初的清唱發展到現在有自己的樂隊伴奏,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80多個人,6年過去了,許多軹城、南水屯、梨林的戲迷也遠道而來,每天騎著電動車,樂呵呵地加入這個團隊。
  趙永光說,沒有音響的時候他們就去借,話筒沒地方放他們就掛脖子上,“反正只要能唱戲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剋服。”隨著隊伍的逐漸龐大,團隊里有人出錢買音響、有人出錢捐凳子、有人出錢買支架……越來越紅火。
  6年前趙永光騎的那輛破舊三輪車已經放不下如今的音響,他便換了一輛大的,每天為大伙兒拉設備,怕設備被雨淋著,他又自己給三輪車搭個小棚,佈線、調音響、放凳子……6年過去了,他始終堅持為大伙兒服務這些瑣事。
  想讓這群戲迷能有更好的唱戲條件
  “過去沒地方唱戲,我們幾個老戲迷都憋壞了。”家住濟源市新城花園的秦雨賢老人說,自從有了這個團隊,大伙兒像找到了組織,每天除了在家接送孫兒上學,早上9點準時會來唱戲。
  團隊中還真有不少“佼佼者”,上過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的張蓮香老人最初就是從這裡演唱“出名”的,還有戲迷趙軍霞,如今已成為全場的大角色,演唱起來像模像樣,字正腔圓。老年公寓、養老院、社區……也是這群人最愛出沒的地方,“為人民服務,開心!”
  往年冬天,大伙兒在外面唱戲被凍得瑟瑟發抖,趙永光便和幾個戲迷一同找到群藝館,工作人員熱心地讓他們天兒冷了到室內唱。“可是大家還是捨不得‘梨園亭戲迷樂園’,因為這裡有觀眾,大家唱的時候才更賣力。”趙永光說。
  和“梨園亭”戲迷樂園的老年人一樣,同樣的場景在濟源市北海花園社區也經常上演。無論是春暖秋涼的季節,還是嚴寒酷暑的歲月,這裡的老年博藝俱樂部里琴聲悠揚,歌聲嘹亮,一群老年人在這裡吹拉彈唱、舞劍弄拳、健身養性、歡享幸福的晚年。
  老驥伏櫪志千里 悉心付出獲稱贊
  11月13日下午2時,俱樂部成員在活動室內安靜地圍坐幾個大圈,中間一位戴著老花鏡的老人在為大家分享他摘抄的一篇小文章,名字叫“不能隨便批評人”,念完小故事後大伙兒議論紛紛,他首先自我批評:“我就是一個很容易動怒的人,以後一定悉心改正。”
  人群中講話的這個人叫張文生,從濟源市農委退休後,想為社會做些貢獻,用自己的人生閱歷,溫暖老年人的晚年新生活。2011年7月,他和退休老幹部李興亮、李瑞森、滕開武、喬振海商量,組建了這個北海老年協會博藝俱樂部。
  起初因為沒有活動場所,張文生就把自己家閑置待租的宅院騰出來,自己掏錢買來辦公桌椅、乒乓球案等活動器材,並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、學習內容、作息制度和協會宗旨。由於他的恪盡職守,俱樂部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嚴格遵守協會規定。
  北海花園社區得知此事後,為他們專門安排了俱樂部活動房間,還配備了專業的健身器材等,在這裡,無論是58歲,還是81歲,都一併能夠收穫快樂。
  他們不僅歡度晚年 還有的收穫愛情
  俱樂部里年齡最大的成員田孝忠今年已經81歲了,雖然已入耄耋之年,但是在這個俱樂部,老田收穫了愛情。小老田20歲的周林娥,因為倆人經常在一起下跳棋,不自覺間看對了眼兒,“老來伴兒嘛,只想互相有個依靠。”田孝忠說。據俱樂部里的八卦大仙兒透露,“經常能看到倆人手輓手在公園裡散步,甜蜜著呢。”老年人純粹的愛情,比起年輕人的情比金堅顯得更朴實,更寶貴。
  因為想讓俱樂部成員能擁有統一的服裝,最近可忙壞了張文生幾個,“想給大家挑選一些便宜又實惠,穿上又舒服的衣服。”所以他們要一家店一家店地挨著跑,“服裝統一了,我們的團隊就更正規了,以後演出就能穿自己的衣服了。”張文生高興地說。
  記者手記
  因為一些偶然的機會結識了這些老年人,慌亂年代走出來的人比起現在的年輕人,沒有浮躁,沒有虛誇,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真誠,他們的種種忘我行為時常感動得我熱淚盈眶。
  “有吃有穿,溫飽無憂”,城市中的老年人基本上都能過上這樣的生活,但是除了老有所養外,老年人更需要的是享受精神的愉悅,能夠“老有所樂”。其實他們需要的並不多,在含飴弄孫的空閑,他們更期待能夠有一些交流、一些熱鬧、一個可以釋放情感和激情的舞臺。所以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大力提倡類似的老年人活動,在精神上給予其鼓舞,在物質上給予其支持,讓我們身邊的老年人都能“老有所樂”,這樣才算真的實現“中國夢”。
  濟源市北海花園社區的老年合唱團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最美不過夕陽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n95ynzb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